2011年3月25日

紫荊「分」章



財政預算案,曾俊華民望應聲插水,有議員更提議休會辯論他應否下台。

從電視中,看他無奈的神情,大家或者還記不起,這位眾矢之的的司長去年才獲頒大紫荊勳章。

什麼金紫荊星章,大紫荊勳章授勳儀式,每年報紙雜誌都會報導,但它是什麼?誰有資格獲提名?

在政府網頁查了一下,大紫荊勳章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下的最高榮譽,表揚畢生為香港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

畢生?曾俊華1982年才加入政府,但二十年也不是一個短的時間,對於「重大貢獻」,老實說,在我記憶當中,過去幾年,曾司長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都是一次性公屋住戶租金優惠,綜援戶、高齡和傷殘人士的額外支助等小恩小惠,沒有什麼遠見可言。他有「重大貢獻」? 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更可況,他們是受薪的,為香港服務也很正常吧?

無聊再看看過去幾年的得獎人, 真的嚇了我一跳,腳痛的董伯伯竟然在下台後一年獲頒大紫荊勳章。董伯伯二十多歲就赴圾英國讀書,其後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他有否畢生為香港服務?我真的很 疑惑。如果你說「重大貢獻」,好,我相信有一樣:讓香港人七月一日團結起來。他的授勳,如果是因為他當選第一屆行政長官,及第一屆自動下台的行政長官,這還說得過去,但他被選是因為他畢生為香港作出重大貢獻,恕我直言,他完全不合資格。
 
又分析一下,下一級的金紫荊星章,它是頒授予對社會有重大貢獻或積極參與公共或志願服務而得到極高評價的人士。

就過去三年,不少被選的議員都是很有「左派」色彩的。有七位獲頒金紫荊星章的議員,其中4位分別是,工聯會主席鄭耀棠,政協委員廖長城,人大代表史美倫,而唯一跟泛民有點關係的,是退了民主黨的張炳良。

再查一下,原來每年,各局局長和部門首長會收到評審委員會發出的提名通告,他們可以作出提名,讓評審委員會考慮。但為擴大提名範圍, 公眾人士也可直接提交授勳評審委員會秘書的提名,授勳及嘉獎的名單, 經由授勳委員會推薦,但重點是,最後由行政長官批准。

這樣,不難解釋為何授勳人士富有左派色彩。過去幾年政府跟泛民的關係如此惡劣,
局長提名泛民人士根本是政治不正確。

我相信每年的授勳典禮,行政長官都會致詞,提及為何某人獲獎,如是者,這些講詞,為何不放上網,讓大眾更了解這個禮制是什麼,為何某人會獲授


要加許對香港有貢獻的人士,我不會反對,但沒有透明度,過份鼓吹英雄主義的社會,這些最高榮譽,最後會變成一個
小圈子遊戲

原來,我發現,什麼大紫荊勳章,原來所是「分」章,分豬肉個分。2009年唐唐,2010年曾司長,你估今年會否是黃仁龍呢?真的拭目以待。

想了解多點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 請瀏覽: http://www.protocol.gov.hk/chi/honours/hon_comm.html

2011年3月19日

災難資訊濫 辨真假勿盲從 陳曉君 (刊於經濟日報)

日前網上謠傳食鹽可抗輻射,中港出現市民搶購潮,即時資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新華社圖片)

原文:http://www.hket.com/eti/article/44aaf05d-f034-4f93-9eec-be85cddb35dc-774914

日本大地震觸發的核事故進一步惡化,日本首相菅直人被轟淡化核電站洩漏輻射對本土及鄰國的影響。自然災害發生後,全世界都急於得到最新的資訊,以便作出有效措施。但同時,由於災害事出突然,資訊發放或許有誤,作為市民或媒體,應該用怎樣的態度接受及發放信息呢?

香港雖然離災區約有3,200公里,但日前收到多封電郵,有關福島核電站洩漏輻射對鄰國的影響。以下是郵件的主要內容:
「英國廣播公司Flashnews報道,日本官方證實福島核電站有輻射洩漏,亞洲國家應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果首次下雨,應盡量留在室內,關閉門窗。如 果今日下午有雨,輻射可能會擊中菲律賓。在未來數日,不要走在雨中,因放射性粒子可能會在雨中,這可能會引起灼傷,脫髮,甚至癌症。」

以上的「報道」以旋風形式直捲各大社交網站。但很多市民第一個反應,或許沒有想過,這個報道不是由英國廣播公司發出,當中的內容如輻射可能會擊中菲律賓,及放射性粒子或會致癌更是毫無根據。

「權威」亦有假 宜核實來源
大型災難發生後,市民為了安全,很多時候沒有核實消息的真確性便會廣發朋友及親人,這是理解的。更何況,報道被指是來自新聞權威英國廣播公司。再者,亦有 通訊社日前在官方證實前,引述駐日法國領事館,指核洩漏或於10個小時內傳到東京。讀者要問,領事館說法可信嗎?他們是否詢問過專家或量度過輻射量後獲得 該結論呢?

這些都沒有在報道中提及,這道出了互聯網的可怕性-只要有電腦及手機,便能把資訊以秒間廣傳。而未被核實前,卻把信息發出,更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今次日本大地震,又見證了互聯網的力量。各方透過社交網站,以短時間告訴網民哪裏提供庇護。連當地黑幫也暫時放下屠刀,於大地震當日,告之網民社團會開放 予因交通癱瘓而回不了家的東京市民。但同時間,社交網站也成了比24小時新聞更快的媒體。多家外國媒體的記者在推特(Twitter)上不停更新在日「近 況」。例如一個擁有過萬個追隨者的外國記者,於大地震後翌日,在網上說他是第一個到達福島的外國記者。隨即便有大量網民「跟隨」他。

當然社交網站能給予大眾多一條快捷渠道獲取資訊,但速度跟質素並不掛鈎,而以這種形式發放的資訊,也衍生不同的問題——福島那麼大,他如何確定他是第一人 到達災區呢?他又不時指感到餘震,並「估計」震央是茨城沿海。如果他的資料有誤,記者是以個人還是以公司身份,把消息透過社交網站發出呢?如果是前者,那 末,他對資訊的真確性便沒有法律責任,因這純是個人觀點。

新聞娛樂化 對死難者零尊重 

 另一外國電視台記者又發帖指,看見那些災民後便感到十分痛心。如果這是記者採訪後的手記,還說得過去。但如果記者視推特(Twitter)為另一新聞平台,作為記者,在這些時候,是否應該把個人感情放下?這些問題,是需要思考的。
而最不想看到的,是對時事新聞的不尊重。每晚用膳時間,從電視綜藝節目中,兩位美女在鏡頭前,恍如新聞報道員,嚴肅報道地震消息。但瞬間後,便說轉看輕鬆 新聞,如某兩位藝人復合之類。這種新聞娛樂化的現象,是社會的悲哀。這樣的綜藝節目,教人怎樣嚴肅地對待新聞及死難者?

現今資訊發達,資訊變得容易掌握,作為大眾,應時常對新聞內容抱懷疑態度。譬如那個聲稱是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內容,只要簡單在谷歌搜查,便知道英國廣播公 司是沒有Flashnews這個欄目。再說,如果需要核實地震震央或幅度,瀏覽日本氣象廳便一目了然。而作為媒體,災難當前,信息發放的速度是很重要,但 準確性亦不容忽視。以某通訊社為例,它引述駐日法國領事館指,核洩漏或於10個小時內傳到東京,但為何不可以提供多點資料,如以上說法是有甚麼專家的根據 呢?如果官方遲遲未能核實核洩漏情況,卻欲報道法國領事館的消息,記者是有責任盡全力向大眾交出與該消息有關的證據。

2011年3月17日

無鹽以對

 一早起床,看見FB牆上寫上很多「中國人可恥」,「國人掉臉」等句語。

在微博查看,一目了然。一幅幅搶鹽的圖活現眼前。

往樓下的便利店,大大隻字寫著,本店鹽已賣光。


誰說上海的教育程度高,文明人多?
 

大家或有所不知,中國的鹽非常豐富,礦鹽在全國17個省都有出產。儲量的礦鹽區有150處,以青海省為最多,佔全國的80%;其次是四川自貢及遂寧、湖北江西等省。
 

有一個網民寫的東西「很好玩」,她說,「 中國的鹽足夠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做成臘肉,完全没必要搶購食鹽。」
 

不過我跟自己說, 中國人多,奇怪的人自然多,而且很大部分的網民都是對此行為予以讉責的,我不應該對國民感到失望。
 

但再看到一段新聞,令我把剛才的想法一掃而空。
中國第一慈善家陳光標的微博網站上,刊登了一幅幅他「救災」的照片。

他穿上西服,皮鞋,並帶上國旗,到日本災區救災。更可怕的是,從他的微博上,他說:


「學生們在募捐,我給每個募捐箱都捐上一萬日元和一張一百元人民幣,並附上一張名片。」

 

原因是,要讓日本人知道,是誰幫助了他們,是一個中國人幫助了他們。
 

無言。

幫助別人,是不用拿大聲公告之全世界的。更甚的,他「隨身攜帶」攝影團隊去賑災。 微博上顯示他穿著西裝,皮鞋,協助救出一名婦女。他後來承認那照片是「擺拍」的,用作「留念」。

 

他的行動,更被中國不同媒體「正面」報導。

相比在日本在核電救火的工作人員,他們冒生命危險,雖輻射釋放的程度已達「致命」級數,仍每隔15分鐘輪班,沒有離開。


但我瀏覽日本不同媒體的網站,沒有一個會「英雄化」他們,更沒有菅直人在災區捉緊災民的手的照片。


因為他們明白,這沒有什麼值得表揚。
這是理所當然的,因這是他們的工作。 

無論政府人員,救護人員,記者,慈善家,只要他們在自己的崗位做好本份就夠了,沒有必要無限地放大自己。

下班時,收到一個短訊:東航已加班赴日,天災無情,大愛東航。


想吐。 


由搶鹽的人民,到騎呢慈善家,媒體,到堂堂大型航空公司,都是一樣的。你教我怎樣認為這是小撮人的所為?

如果你說天災可怕,讓我告訴你,天災還不夠可怕,人禍(人的劣根性)還更可怕。

2011年3月13日

穩定,和諧過後,原來是快樂

人大會議又告一段落,今年政府中點,如環球時報報導,來年中國的著力點,是要努力建設一個快樂的社會。
http://china.globaltimes.cn/chinanews/2011-03/630957.html

快樂,永遠會想起童話故事 ﹣ 王子公主就這樣快樂地活下去。

童話假嗎? 當然不假啦。因為它就是「擺明是虛構/坤人的」,沒有人會天真的想,會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罷。相比起這個充滿意識形態,講包裝的社會,以假亂真,故弄玄虛,真真假假根本分不清,童話,是「真實」的。

昨天跟一位本地記者吃飯,談起記者收紅包的問題。他說,他錢照收,但不會影響他對報導的觀點。

我問,你一年收某間公司的紅包好幾次,如果你每次的報導也負面,人家怎會再發紅包給你呢?

他說,「小陳,你知道中國記者追求什麼?是中庸之道。我們很中肯的,如果一年一家公司找我5次,我會寫它們3次好,2次不好,是很公平的,錢不會影響我們的客觀性。試想想,你每次也寫人家不好,這也是不中肯的。」他語氣很堅定的說。

好一句中庸之道。怪不得打開報紙,前幾天的雲南地震,好像傷亡資料也找不到。請大家閱讀關於日前雲南地震的報導:

据盈江救灾指挥部通报,此次地震共造成灾户数6.06万户,受灾人口28.2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6314户12.71万人,共设置安置点771个,其中帐篷安置点108个,安置灾民2863 户12315人;临时帐篷安置点660个,安置灾民11449户48925人;公房安置点3个,安置灾民60户249人; 投亲靠友21942户65647人。

呆了,傷亡人數,提也沒提。留意一下,他是用戶的,不是用人的。因為聽起來,受災户數6萬多好像不是很多,比較和諧。但受災人數,六萬多,是蠻多的。再說,什麼是受災,沒電沒水也是受災,被泥石沖走也是受災。再者,新聞的LEAD大半是說關於縣市「做了幾多」工作。比較日本地震,中國,你真的很「快樂」。

臨別時,他說,「你知道嗎,爸媽常說當記者沒錢,還問我為何鄰居幫人抹車,工資還比我多。但我決定了,當人人從事金融,公務員,我偏要逆流而上,當記者人脈廣呀,做幾年記者之後,再直接做官,我便更易掌有權力了。」

那時,我呆了。原來,你工作,最後,是為了權力。

我看看他,想起日本地震,但同時聽到身邊的人傳來的笑聲,快樂,對不起,好像離我很遠。 

我發現,在這裡,我很孤獨。

快樂過後,又會是什麼呢?我想是「完美」的社會罷! 幸好,本屆還只有兩年任期左右。因完美過後,真的不知道他們可以再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中國社會了。

2011年3月10日

好戲在後頭



第一次走進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看見圓拱形的樓底,白色大理石梯配深紅色系的地毯。穿上整齊禮服,戴上圓帽的票務員在門口接待人客,在這只有800多呎的大堂,你會忘卻外面的人放飛劍,讓人壓迫的按車響號﹐你會感受到被一股藝術氛圍濃罩著。

「上海唯一一家國家級專業話劇團體......」我看著指示牌唸著,果然沒有來錯地方,我想。

今次來欣賞改編日本電影《松子被嫌棄的人生》的戲劇,名為《松子的愛》。雖然場景有點簡但總的來說,演員的表演蠻好,表情豐富但不做作。150元,都覺得值回票價。

劇終,正想離開時,導演出來,還以為是出來談談製作過程,但出乎意料,高聲說:
「我們來個大抽獎!中了獎的可以立即拿走贊助商的禮品,XYZ牌化妝品。」

大家也興高采烈!好像會中六合彩似的。但那刻,我心裡一沉,立即想離開。

藝術需要資金,需要跟商家合作,無可口非,但這樣,是過了火罷。劇院不是一個嘉年華。

要賣廣告,為何不可subtle一點呢?可以說憑票尾號碼抽獎,中獎資料會在某日某報刊登之類。

況且,也不用一個堂堂導演來做這樣的事,如果廣告商點明非他不可,為何抽獎前不抓緊時間,分享多一點劇團或下一套劇的資料呢?

最後離開時,朋友說要上廁所,短短十分鐘,劇院突然全關了燈,我還回不過神,後面的美麗服務員說,「我們是10點關門的。」

明白﹣ 所以可以不理會還在上廁所的觀眾,不理會還在大堂看劇團報告的人。

原來什麼大理石,紅地毯,都是堆砌出來的。

歡迎來到中國 ﹣ 你說「軟件還未完善」,但我說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