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Jones Chung |
上星期第一次參與朋友的婚宴。
婚宴前數天,得知香港一直雷電交加,遠在上海的我,眼看烏雲密佈, 想找個晴天娃娃為這個朋友擋擋雨。
婚宴當日的早上,天文台還發出雷暴警告,大雨滂沱。
但奇怪的是, 下午12時後就一片晴空。
當然,我們可以好科學地分析雨帶怎樣離開本港區域,但那天,我不相信「咁啱得咁撬」或幸運之理論。
這是好人有好報,或用宗教的角度看,是恩寵。
沒有鮑參翅肚,沒有新娘新郎遊戲,沒有例行成長v ideo,沒有一幅幅set up 的結婚照。
有的是牧師分享什麼叫婚姻(重點是婚姻精神的分享,誰說也不重要),是你閉上眼,聽見沒有間斷的歡笑聲, 看見每一何位賓客真致的笑容。
現今,不少欲結婚的年青人都為婚宴而苦惱。戴多少雙龍鳳鐲?要請幾多百位朋友?加插什麼遊戲娛樂觀眾?
很多新人更需承受父母的壓力。父母大多會說,這是中國傳統,婚禮得讓長輩高高興興, 不得不「搞大佢」。
如果談中國傳統,就讓我跟他們分享一下,中國的儒家禮樂文化。
禮樂文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則。禮是行為儀式或規範, 樂即是音樂,是詩、樂、舞的總稱。婚宴,在這意義上, 是禮樂的一部分。
禮樂原本是貴族文化。但孔子改革了這文化傳統, 希望社會中各色人等的和睦共處,即「 和同」。
但觀乎現今大部分的婚禮,預備婚宴前夕,未達到「和同」的境界,已經要解決男女雙方對婚宴無數的不同(想法),本人部分「接收」的個案,都是女方家長或女方覺得婚禮一生人一次(需加希望兩字),婚宴都要有些睇頭, 二,三十圍酒席,五套衣服,兩邊五對龍鳳鐲,是理所當然。
當然,有個童話婚禮 ﹣能夠在four season/Peninsula/ Mandarin Oriental做一天「翻版」凱特就最PERFECT啦。
但本人不下一次聽見有被請賓客參加婚宴要「過海」,而埋怨收到炸彈,更有被請到婚宴的親戚,做一人人情,卻「全家」到齊,是因為新娘家曾與她有過節,視婚宴為報仇機會。
這個所謂「親朋」的大宴,邀請幾百名相識,但不認識的人,更甚是討厭你的人,在你的big day打屙欠﹐有什麼意思?
相比我這位朋友的婚宴,每一位來的賓客,都是真心為這對新人祝福, 從來自世界各地回來參加婚宴的賓客就可見一斑。
所以,現代的婚宴,只承傳了貴族文化這個傳統,孔子發揚從禮儀,帶出的和睦共處的精神,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踪。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那些父母,是以中國傳統之名, 掩飾滿足個人面子之實.
唉,面子,面子,這個害得現今中國社會貪污腐敗的根本,可時才能 滅絕呢?
孔子在天之靈,一定會慨嘆, 哀哉,哀哉。
後記:多謝Cherie及Robert,你兩告訴我們怎樣拋下已扭曲的中國文化,找尋自己想要的婚宴!所以,這才叫婚「恩」,恩寵的恩!
其實,搞豪華婚禮、滿足個人面子,又豈能單怪父母。新郎新娘的虛榮心理、王子症公主病,更是責無旁貸。
回覆刪除當然,不能一竹䈑打一船人。說真的,大部分接觸的「個案」,正如本文提及,是女方或女方家長居多。男方都是投訴多。姑勿論誰,年青人以孝順之名,來承擔付不起的婚宴費用,個人認為是沒必要的。當然,這是每人不同的價值觀,有人認為婚宴比其他更重要,沒問題。最重要,是不要後悔就可以了。
回覆刪除本文意義是讓部分父母思考,他們對子女的要求是出於禮儀還是面子呢? 而作為子女的,要想想為了滿足父母的同時,是否有能力付大筆錢在婚宴上?
確有些人為一場婚禮,背了一屁股債。不值啊!
回覆刪除